贴说网 > 杂谈 > 正文

​奉节天坑地缝 惊世地质奇观

2025-05-14 02:57 来源:贴说网 点击:186

奉节天坑地缝 惊世地质奇观

天坑地缝景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长江南岸的兴隆镇境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4A级景区,北靠瞿塘峡、南接湖北恩施州,东连巫山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整个景区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景区由小寨天坑景区、天井峡地缝景区、九盘河景区、茅草坝景区、迷宫河景区和龙桥河景区等6部分组成,共有各具特色的景点70余个,是集多种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风景旅游区。天坑地缝景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山地垂直气候,形成了雄、奇、险、秀的绝美山水。

金凤云海——群乳峰夕照

为有效保护“天坑地缝”地质遗迹及生态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区域自然景观资源优势,融自然保护、科研、旅游为一体,经奉节县人民政府批准,1996年建立了奉节天坑地缝县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重庆天坑地缝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海拔高差大,相距1847.8 米,立地气候明显,其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74科、715属、1798种,其中蕨类植物31科、51属、113种,裸子植物5科、11属、14种,被子植物138科、653属、1671种,种子植物143科、664属、1685种。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两栖类1种。

旱夔门——地壳运动时大自然留下的鬼斧神工之作,其形状和险峻堪比长江上的夔门

早在1300多年前,李白作诗赞咏:“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1987年,奉节县为缓解全县电力紧张,决定引出小寨天坑内的地下水,利用其巨大的高差建一座电站。在修建小寨电站前,万州水利勘查设计院工程师甘大明在进行测量时发现,小寨天坑竟然比当时披露的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四川兴文漏斗要大许多,于是他写了一篇新闻稿投寄给北京《旅游》杂志,不久《旅游》便在其扉页上以《小寨有天坑 世界排第一》为题进行了报道,在全国引起了轰动。随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到奉节拍摄《古城奉节》的风光片,在当时的奉节县旅游文物局党组书记赵贵林的极力推荐下,对小寨天坑和距天坑不远的一个叫“天井峡”的峡谷风光进行了专题拍摄,为使两个地方的名字相对应,赵贵林给天井峡命名为地缝,于是有了天坑地缝这一名字。1999年4月30日,天坑地缝举行首游式,珍藏在大山腹地的天坑地缝终于向全世界掀开了她的红盖头。

金凤流云

奉节高炉淌

“天下第一坑”

小寨天坑,位于奉节县荆竹乡小寨村。据当地老人介绍,在过去兵荒马乱的年代,山民常遭流寇土匪骚扰。一有匪讯,大家便吹竹筒为号,带着干粮,扶老携幼到天坑躲藏,并切断峭壁间小路,十天半月安然无恙,天坑成了老百姓藏身的寨堡,小寨的名称由此而来。另外一种说法是,天坑边缘原有一石砌的古寨堡,相对其他地方的寨堡要小一些,因而得名。

洞底观天坑

天坑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口部最大直径626米,最小直径537米,坑底最大直径522米,垂直高度666.2米,总容积11934.8万立方米,是世界上深度和容积最大的岩溶漏斗。小寨天坑被洞穴研究专家评为“天下第一坑”,以它的惊险奇绝闻名于世。天坑口四面绝壁,如斧劈刀削,宏伟壮观。坑中有无数幽深莫测的洞穴和一条汹涌澎湃的暗河。中西探险家曾多次深入天坑探险,探明天坑中暗河经出水洞流向迷宫河,推测天坑中暗河来自神秘的大地缝。

仰面朝天的“天坑”科学术语叫作喀斯特漏斗或岩溶漏斗。其形成原因是在可溶性岩石大片分布且降雨比较丰富的地区,地表水沿着可溶性岩石表面的垂直裂隙向下渗漏,裂隙不断被溶蚀扩大,从而在距地面较浅的地方开始形成隐藏的孔洞。

随着孔洞的扩大,地表的土体逐步崩落,最后便形成大漏斗。世界上的天坑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墨西哥、斯洛文尼亚等地。近年来,我国西南各省(区、市)屡次发现天坑。当科学工作者揭开这些天坑的面纱,一个个奇异的天坑便轰动了世界。

小寨天坑的地下岩溶水文系统很完整,在28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内存在着一个天坑群,共有硝坑天坑、冲天天坑、猴子石天坑等6个天坑。小寨天坑不仅巨大,其色彩也极其丰富。绝壁上的岩纹颜色奇特,红、黄、黑相间,犹如一幅国画。飞禽在岩缝中飞进飞出,鸣叫、觅食,给这幅巨大的国画平添了几分生机。

美丽茅草坝

世界最长的地缝

“天井峡”地缝是两座平行山峦间凹下去呈“V”字形的一条大裂缝,它发源于奉节县长安乡火烧二坝,由峡谷、消水洞和地下河构成,峡谷两边的山崖高达数百米,全长37公里,宽1-500米,深4-900米,分上、下两段。

天井峡地缝——两道山谷之间,树林荫翳着一条神秘的深谷,远远望去,宛如大地裂开的一条大缝隙

上段从兴隆场大象山至迟谷槽,长约8公里,为隐伏于地下的暗缝。由兴隆场大象山天井峡可进入缝底,通行长度为3.5公里。缝深80-200米,底宽3-30米,缝两壁陡峭如刀削,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缝底有落水洞,暴雨后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宫峡,是长约6公里的暗洞,1994年8月,由英国洞穴探险家探通。洞内有玉梭瀑布、犁头湾瀑布、变幻峰、巨象探泉、石观音、鬼门关、阴阳缝、双风洞等景点。

地缝两岸夹道的岩石千姿百态,岩壁上丛林蔽日,森然欲合。两山之间露出一道赤色的缝隙。缝隙狭窄笔直,就像斧劈的一样。在地理学上,地缝被称为“干谷”或“盲谷”。因为在石灰岩地区,河床上通常会有漏斗和落水洞,河水流经就会全部被截入地下,由此形成的干涸河床叫作“干谷”,有的河流全部流入溶洞之中,成为没有出口的河谷,则叫“盲谷”。地缝河水全部转入地下,形成干谷。天井峡地缝延伸到迟谷槽时,在两座山峦间消失,尽头处有一个锅底形的深坑,里面蓄满溪水。在地缝中段的峭壁下还有一个大坑,叫作“黑眼”,坑壁上全是黑得发亮的石头,形状怪异。1994年9月,英国探险队员测得地缝的深度为900米,堪称世界第一。

文图由奉节县林业局提供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绿水青山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