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杂谈 > 正文

​苏德战争(十七)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的回顾

2025-04-18 22:52 来源:贴说网 点击:120

苏德战争(十七)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的回顾

斯大林格勒战役,白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历时200余天,德军在顿河、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区实施的进攻和防御战中损失惨重,伤亡、失踪、被俘的人数达100多万,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3500辆、火炮和迫击炮1.2万门、飞机3000架。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希特勒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也是二战中最大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它首先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

苏第62集团军中将崔可夫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双方之间的一次军事大比拼,胜负对双方都十分重要,关系战场战略格局走向。结果,斯大林赢了,希特勒输了,从此苏德战场局势发生逆转,德国开始走向灭亡。斯大林格勒会战,苏军一锤定音,扭转乾坤,当之无愧地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二战是以美苏英中为代表的同盟国与以德、日、意为代表的轴心国之间的一场殊死较量。从战争能力上看,美、苏和德、日四国的实力最强,对战局的影响力也最大。美国采取了“先欧后亚”的作战方针,将兵力重点投放在欧州,但美英是否开辟欧州第二战场,以及何时开辟第二战场,主要视苏德战场的变化而定,而欧州的战局变化又直接影响亚洲太平洋战场。

正是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苏军对德国境内的快速挺进,才迫使罗斯福和丘吉尔不得不尽早开辟欧州穿二战场,否则其战后利益将无法确保。同时,德军的失败使日本暂时放弃了从远东地区进攻苏联的计划,还迫使许多国家采取中立立场,没有加入到轴心国的阵营之中。

正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在苏、美、英三国兵力联合夹击下,德国失败的速度加快。

毛主席在1942年10月12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为题,给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社论,称斯大林格勒之战是苏德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虽然当时斯大林格勒城区的攻防战还处于胶着状态,但毛泽东已经从战略的高度指出这次战役的重大影响,让人们领略到了伟人的远见卓识。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3年2月1日致斯大林的信中,把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称为一次惊人的胜利。也就是这次胜利,丘吉尔认识到,应该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3年2月5日给斯大林的信中表示,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不仅为苏联军队赢得了荣誉,而且也以自身的榜样唤起了同盟国各国的决心。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重要意义,它已经被清晰地镌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

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尊重历史”为由,在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签署总统令,将莫斯科无名烈士墓上装有伏尔加格勒泥土的石墩上镌刻的“伏尔加格勒”改为“斯大林格勒”。这项命令还同时指出,此举是为了使人们重视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个卫国战争的根本转折点,尊重斯大林格勒保卫者的英雄壮举,并忠实于俄罗斯国家的历史。

巴甫洛夫大楼遗址

巴甫洛夫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