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社会 > 正文

​中国人能不能过圣诞节?

2025-05-14 07:04 来源:贴说网 点击:58

中国人能不能过圣诞节?

昨天是圣诞节,我想悟空问答里肯定有人会提问圣诞节该不该过,结果我真得刷到一个提问:

标题“西方圣诞节平安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小孩子大学生都很喜爱吗?

内容:现在中国的小孩子到大学生,都喜欢上了这个歪果的节日,我想是90年代,商家开始的圣诞节活动,为吸引消费,才趁虚而入。

提问内容中用了”乘虚而入“,我想提问者应该对中国人过圣诞节持否定态度。刚好,昨晚我需要上街一趟,于是我就想看看今年的圣诞节有什么变化没有?

和往年一样,商场里依旧放着《铃儿响叮当》的曲子,店员们依旧带着圣诞帽,圣诞书和圣诞挂件也有序的摆放在商场里,打开朋友圈依旧能看见圣诞树、圣诞礼物和圣诞氛围。今年的圣诞节和往年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中国人该不该过圣诞节呢?

有人说圣诞节起源于西方宗教,属于宗教节日,所以中国人不应该过圣诞节。我们先来看看圣诞节的起源,圣诞节最先起源于古罗马人迎接新年的农神节,是个祭祀农神萨图尔努斯的大型节日。当时的古罗马是奴隶社会,到了农神节这天,奴隶可以获得一时的自由来参加庆祝,可以想象农神节在古罗马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后来古罗马被基督化,农神节被改造成了基督教的官方节日,名字虽然变了,但一些习俗被保留了下来,比如互赠礼物,而农神节上的题诗演变成了赠送卡片。

所以追溯本源,圣诞节并不是属于任何宗教。到了19世纪,出现了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的原型是荷兰一名叫尼古拉的老人,他喜欢暗中帮助人,在长袜子里装满金子送给穷人。这个老人的故事被荷兰传教士带到美国,演变成了圣诞节派送礼物的圣诞老人。

在我国,19世纪刚好是清朝末期,被炮火轰开的大门,迎来了列强,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宗教文化。那时的传教士涌入中国,也带来了圣诞节,但当时圣诞节只在教会和外国人居住的社区庆祝。

到了民国时期,不再施行封国政策,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拥入,圣诞节也开始普遍被人们接受。

到了20世纪30年代,圣诞节成了国人的狂欢娱乐节日,当时的圣诞节依然有宗教的氛围,原因在于当时的不少政府官员都是基督教徒。

后来爆发内战,圣诞节一度被人们遗忘。

改革开放以后,圣诞节又重新回到人们视野。这个时候的圣诞节已经完全脱去了宗教的外衣,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娱乐节日,赠送礼物,圣诞老人,圣诞树这些有节日气氛的元素被保留了下来。

不仅在中国,在国外,圣诞节也成了非基督教民众的大型节日。每每到了平安夜,孩子们只会期待圣诞老人会送什么礼物,可以说圣诞节是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国外拍过不少圣诞节的电影,大多都是轻松有趣,充满童趣的。我记得有一部圣诞老人电影讲的是不相信圣诞老人存在的大人们看不见圣诞老人,而相信圣诞老人存在的孩子却看得见,由此教会小朋友“相信”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

所以我觉得,对于已经脱去了宗教外衣的圣诞节,没有必要把高度提升到国家,政治层面,中国人过圣诞节只是为了娱乐和表达祝福而已。

最后就用《太阳报》编辑给8岁小女孩回信中的几段话来结束这篇图文吧。

小女孩写信给《太阳报》问圣诞老人是否存在?

编辑说:

这是人们容易怀疑一切的时代,他们深受时代影响。除非亲眼看见,他们不相信;如果自己不理解,就是不存在。

但是所有人的脑袋,无论大人的,还是小孩的,都是很小的。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浩大的宇宙里,相比于他周边无所不知,无边无际的世界,人类在智力上就像一只昆虫,一只蚂蚁。

圣诞老人确实存在。他的存在,就跟我们相信爱、善心、忠实是存在的一样。世界上如果没有圣诞老人该多么无聊!再也没有孩子气的信仰,没有诗歌,没有浪漫,没有快乐,生活变得无可容忍。孩子给世界带来的光也将熄灭。

最真实的事情,反而是大人和小孩是看不见的。没人能想象到这世界上所有人们没见过或见不到的奇迹。

但是你见不到的世界里有一层布障,即使世界上最强最强的人也拉不开。只有我们的信仰、幻想、诗歌、爱、浪漫,才能推开那层布障,让我们看到至高的美丽和光辉。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真实和永恒的了。

这些就是优质文化为我们留下的瑰宝,在遭受遭难时,可以支持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