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杂谈 > 正文

​知道吗?通晓“两文三语”,对身处广州打拼的你有多重要?

2025-04-22 13:39 来源:贴说网 点击:104

知道吗?通晓“两文三语”,对身处广州打拼的你有多重要?

知道吗?通晓“两文三语”,对身处广州打拼的你有多重要?

◎李承骏

所谓“两文三语”即Bi-literacy and Tri-lingualism,是香港政府大力推广的语言政策。两文为中文和英文,三语为粤语(广东话)、英语和普通话。书写中文和英文,讲话用粤语、英语和普通话,以便更好地传承、交流与沟通,这就是港府推行两文三语的目的所在。其对港人所产生的影响,自然不可谓不大,学好了,那可是通行无阻,天下可去。那么,对于身处广州或广东省打拼的人们,“两文三语”真的也有那么重要吗?

答案母庸置疑。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出口贸易商号、中国第一家华资对外贸易出口商广州利丰贸易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冯柏燎先生就因之获益匪浅。

通晓两文三语的粤人冯柏燎,一百多年前一手创办了商贸巨无霸香港利丰集团

1900年,广东鹤山人冯柏燎来到香港求学,入读于皇仁书院。由于他刻苦用功,在两文三语学习环境下,原本只会讲粤语的他很快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和普通话。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习商务知识,冯柏燎还深入地了解了西方社会商业运作模式,这为他日后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1904年,他返回广州,在瓷器公司出任经理。由于他对工作极为认真,且通晓英语,与公司东主李道明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很快,商业嗅觉灵敏的冯柏燎意识到在英美等外资洋行垄断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情况下,如果创建一家本土商贸行,凭借通晓英文所带来的对世界商业的深入研究,以及精通中国本土语言的优势和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中国人的商贸一定会比外国人做得还要好!

于是,1906年,冯柏燎与李道明合资创办了纯华资的利丰公司,直接主理中国货品採购及外销。利丰开业之初,以外销陶瓷为主,后来逐步扩展事务到竹器、藤器、烟花,以及玉石等手工艺品,生意很快走上轨道。由于冯柏燎英语娴熟,谈生意基本上不靠人翻译,因此利丰公司不象外资洋行那样花重金请买办。这也会初创期的利丰公司减去了不少成本。

通晓两文三语的冯氏后人,把利丰发展成拥有逾28000名员工的跨国集团

时至今日,冯柏燎一手创建的利丰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多元化的香港利丰集团。成为中国企业里极少数超过一个世纪的私营企业之一。可谓威名赫赫,其管理案例更成为哈佛经典。它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曾四度被哈佛商学院写做教案。《哈佛商业评论》称利丰的供应链管理为“香港风格的供应链管理”,具有“快捷、全球化和创业精神”。

由此看来,一百多年前的冯柏燎可谓眼光独到。他深信两文三语是发展事业的基础因素,故此,他把子女全部送到香港上学,其中,冯慕英在拔萃书院念书,冯丽华就读嘉诺撤圣心书院,冯汉柱在英皇书院上学,以培养三人的英语能力。同时督促他们讲好普通话,写好中国字,其殷切之情,可见一斑。如今,他的后代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一直把利丰集团发扬光大,如今已成为横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28000名员工的国际性跨国商贸集团。

身处广州打拼的你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两文三语呢?

大型企业巨头的创始人一百多年前都如此看重两文三语,更何况是中西文化大融合的今天?那么,现在广州打拼的你,无论是来自非粤语区,还是广东本土人士,是不是都意识到了学好这两文三语的重要呢?如果你不会粤语,就多听粤语歌,多去菜市场走走,你一定可以学到最常见最地道的日常用语;如果你是国语盲,那你就要多去以普通话为主的商场等地逛逛,或者也听歌、看电视新闻等,因为再没有比新闻主播更标准的国语了;而你还想为自己的未来多下点工夫,那么,你还是找点时间学学英语吧!至少,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审阅一份合同、听到一声招呼时,你也不至于惊慌失措!

当前,香港政府正出台多种政策促进年轻人学好两文三语,事实上,身处广州的我们,也应该加油!不用人来督促,就学好两文三语,这对日后的事业发展,定能有所裨益。你认同吗?